广州大学风工程与工程振动研究中心成立于2008年8月,以土木工程防灾减灾的关键技术为切入点,以大型实际工程为载体,以重大工程结构灾害与控制新技术研究开发为核心,针对高层建筑、大跨空间结构、桥梁、隧道等土木结构开展健康监测研究,研究此类结构在强台风、地震、冰雪等外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安全性及材料老化、腐蚀和疲劳损伤累积等慢变灾害作用下的灾变行为特征和后果,创建结构健康监测的理论体系,发展实时同步监测的协同试验技术和方法。结合实际工程,研究开发土木结构的防灾减灾技术,发展工程结构防灾减灾理论体系和技术方法,建成集基础理论研究、大型工程项目承接和土木工程技术人员的教育培训为一体的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
自成立以来,中心科研人才队伍、研究水平和开展实际工程项目的能力得到了长足发展。中心现有专职科研人员24人,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其中正高职称9人,副高职称12人,珠江学者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羊城学者首席科学家1人,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2人,珠江科技新星4人。中心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余项,各类省部级项目20余项。此外,中心还积极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承担了鹤洞大桥、广州西塔、广州国际体育演艺中心等多座地标性桥梁、超高层建筑和大跨度屋盖结构的施工监控或健康监测项目,在学术界和工程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中心积极开展平台建设,截止目前,中心已获批成为:
广州市结构安全与健康监测重点实验室
广东高校结构安全与健康监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工程结构抗风与健康监测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广东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工程结构抗风与结构安全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014年10月由科技部认定,是该年度广东省唯一被认定的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