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名:陈炳聪(硕士生导师)
职称:高级实验师
学位:博士
研究方向:水下结构检测、装配式桥梁、桥梁剩余寿命
基本信息:陈炳聪,男,汉族,广东人,1980年11月生
电子邮件:bc_chen@gzhu.edu.cn
个人简历:
广州大学风工程与工程振动研究中心实验室主任、中国国际“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金奖导师、广东省力学学会教育与科普专业委员会委员。承担了超过1200座桥梁的检测和监测工作,拥有丰富桥梁检测经验。研究方向:水下结构检测、装配式桥梁、桥梁剩余寿命。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市级科研项目。在Composite Part B:Engineering、Engineering Structure等高水平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8篇。获得26项国家专利,其中中国发明专利5项,日本发明专利2项。参编《内河沉管隧道管养技术规范》等规范。指导学生30余项创新创业大赛,获得国际级、国家级和省级奖共19项,其中,中国国际“互联网+”全国金奖项目导师1项、银奖导师1项、铜奖项目导师1项和广东省金奖项目导师 2项、银奖项目导师3项、铜奖项目导师3项、光电大赛全国一等奖指导老师1项和优秀指导老师奖1项、广东省“挑战杯”金奖项目导师1项、GISU国际友城联盟创新创业大赛第一名项目1项、第二名项目导师2项、GISU国际友城联盟创新创业大赛优秀导师1项、广州大学“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优秀指导老师3项。
教育背景:
2003年7月毕业于广州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获得学士学位);
2017年7月毕业于广州大学桥梁工程专业(获得硕士学位);
2023年6月至今攻读于广州大学桥隧工程博士学位。
科研项目(节选):
(1) 广东省科技厅“海外名师”项目, 2020A1414010143,新型螺栓连接件装配式钢-UHPC组合梁力学性能的研究, 2020年09月01日至2021年08月31日,2万,主持.
(2) 桥梁水下结构病害多功能模块化检测机器人研究项目,68万元,2022年01月至2023年6月, 在研, 主持.
(3) 东濠涌及内环路高架水下桩基劳务协作及耐久性研究服务项目, 96.80万元,2023年4月至2024年12月,在研,主持.
(4) 装配式钢-钢纤维混凝土组合梁力学性能与应用研究,29.72万元,2020年08月至2020年12月,主持.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52078149,结构-功能一体化智能传感地聚物混凝土本征自感知性能研究,2021年01月至 2024年 12月,58万,参加.
(6) 东莞市桥梁评估系统研发, 东莞市桥梁评估系统研发, 2013-11至2014-12, 11万元, 已结题, 主持;
(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青年项目, 51208123, 考虑拱肋病害影响的钢管混凝土拱桥力学行为研究, 2013-01至2015-12, 25万元,已结题, 参加;
(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青年项目, 51308137, 匝道桥固结墩地震受力状态及抗震加固力学行为研究, 2014-01至2016-12, 25万元, 已结题, 参加.
发票论文(节选):
(1) Bingcong Chen; Airong Liu; Junping Zhang; Fan Zhang; Mark A. Bradford. Behavior of T-shaped embedded-nut bolted shear connectors in prefabricated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beams[J]. Engineering Structures 272 (2022) 114983.
(2) Zhang Yujie; Chen Bingcong*; Liu Airong; Pi Yonglin; Zhang Junping; Wang Yang; Zhong Licong. Experimental study on shear behavior of high strength bolt connection in prefabricated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beam[J]. Composites Part B: Engineering, 2019, 159: 481-489.
(3) Bingcong Chen; Junping Zhang; Airong Liu; Liwen Zhang; Zhujian Xie; Xiaowei Ouyang; Zhongguo John Ma. Effect of recycled oyster shell powder on hydration and strength development of magnesium phosphate cement[J]. ICE Publishing: Advances in Cement Research. 2023, https://doi.org/10.1680/jadcr.22.00103
(4)Yujie Zhang, Airong Liu⁎, Bingcong Chen, Junping Zhang, Yong-Lin Pi, Mark A. Bradford.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study of shear connection in composite beamsof steel and steel-fibre reinforced concrete.[J]. Engineering Structures. 2020,125:1-18.
(5)Ye Xijun*; Sun Zhuo; Chen Bingcong. Research on modal parameters identification of bridge structure based on adaptive signal de-noising method[J]. Cluster Computing. 2019, 22(6): 14377-14387.
(6) 陈炳聪∗; 黄海云; 刘嘉玲; 王海红. 亚健康简支T梁桥限载指标评估及验证[J]. 工程力学, 2020, 37(S1): 68-74.
(7) 张玉杰; 刘爱荣; 陈炳聪∗. 钢-混凝土组合梁中高强螺栓连接件的抗剪性能试验研究[J]. 建筑结构学报, 2019, 40(S1): 411-417.
(8) Bingcong Chen; Yuxuan Deng; Zhuangcheng Fang; Shu Fang; Airong Liu; Xiaosheng Wu; Junping Zhang. Shear behaviour of embedded nut-bolted connectors in precast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beams: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and numerical analyses. [J]. Structures. 2023, https://doi.org/10.1016/j.istruc.2023.105404.
(9) 张凡; 陈炳聪; 刘爱荣; 周危; 刘国蔚. 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梁高强螺栓剪力连接件力学模型[J]. 工程力学, 2022, 39: 173-179.
(10) Zhiwen Su; Fobao Zhou; Jiaqiao Liang; Airong Liu; Jialin Wang; Jiajian Liang; Bingcong Chen; Jie Yang; Fractal theory based identification model for surface crack of building structures[J]. Engineering Structures 305(2024)117708.
授权专利(节选):
(1) 陈炳聪; 张力文;周危. 橋·トンネルに対する高さ制限超過車両の衝突を防止する遮断ロープ式柔軟性衝突防止装置,2020-10-30,日本,6786142.
(2) 陈炳聪; 马克.布拉德福德(外);刘爱荣. コンクリートスラブと鋼梁の接続構造及び装着方法,2021-3-15,日本,6852935.
(3) 陈炳聪; 刘爱荣; 张紫祥. 一种螺栓连接式钢砼组合梁, 2018-10-16, 中国, ZL 201710228297.0.
(4) 陈炳聪; 刘国蔚; 刘爱荣; 张俊平; 陈骏恒; 张凡. 一种旧桥简支变连续加固结构及加固方法 2023-9-22. 中国,ZL202210620234.0.
(5) 陈炳聪;张力文;周危; 刘爱荣;江祖慊; 章敏. 一种防止超高车辆撞击桥隧的拦截索式柔性防撞装置2023-12-29. 中国,ZL201910716649.6
(6) 陈炳聪; 马克·布拉德福德(外);刘爱荣; 张玉杰; 周危; 皮永林. 一种混凝土板与钢梁的连接结构及安装方法, 2024-8-16.中国,ZL 2020 1 0006368.4
(7) 陈炳聪; 张俊平; 张玉杰; 刘爱荣; 周危; 党李琰; 房宾. 一种灌胶高强螺栓剪力连接件, 2024-8-20; 中国, ZL 2019 1 0993018.9.
(8) 陈炳聪; 张紫祥; 刘爱荣; 张玉杰. 一种箱型钢砼组合梁, 2018-01-09, 中国, ZL 201720417924.0.
(9) 陈炳聪; 刘爱荣; 汪洋. 一种装配式梁板体系的连接结构, 2018-01-09, 中国, ZL 201720687465.8.
(10) 陈炳聪; 刘璐璐; 张玉杰; 汪洋. 组合结构试件单边推出实验装置, 2019-05-03, 中国, ZL 2018 2 1386856.7.
学生获奖(节选)
(1) 《潜力无限——国内首创水下多场景检测机器人》,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金奖.
(2)《侦察者——水下结构病害智能检测机器人》,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银奖.
(3)《安迅固:废料活化新型速凝材料一环保高性能建材领跑者》,第五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铜奖.
(4)《慧瞳科技》,第十届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全国一等奖.
(5)《安迅固:废料活化新型速凝材料一-环保高性能建材领跑者》第十二届“桃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