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广州大学关于评选2023年优秀毕业研究生的通知》相关要求,经个人申请、导师推荐、各学院评审、研究生院审核评定中心张怡孝、谢文高、庄培镇、蔡渊、吴朝源、陈婷、刘文迪七位同学获得“广州大学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
鲜衣怒马少年时,不负韶华行且知。三年时光匆匆而过,他们用青春热血谱写人生乐章,让我们走进他们,学习榜样精神,汲取前进力量。
张怡孝
师从傅继阳研究员、刘爱荣教授
张怡孝同学于2020年进入风工程与工程振动研究中心土木工程专业学习,作为傅继阳研究员和刘爱荣教授合作指导的研究生,张怡孝参与了刘爱荣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刘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发表SCI论文1篇,EI论文3篇,专利3项,在两位老师的共同指导下,张怡孝同学依次获得了2021第七届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银奖,2022年广东省力学学会科技发明一等奖,2022第十届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一等奖,2021广州友城联盟GISU创业竞赛决赛二等奖,第30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优秀论文一等奖,2020广州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三等奖,2021广州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一等奖,2022广州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一等奖,2022年获第十一届“赢在广州”暨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创业大赛二等奖,2023年获广州大学优秀毕业研究生,2023年获第十届“青创杯”广州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
毕业感悟:这三年来,非常感谢傅继阳老师和刘爱荣老师对我的培养,两位老师给我提供了许多机会让我成长,让我充分体会到了通过自己的努力所获得的自豪与满足感,并让我知道,我能够做的比我想象的更多。人生其实充满了很多未知,如果遇到机会,能把握住就把握住,若不能,就放过自己。
谢文高
师从刘爱荣教授
谢文高同学是风工程与工程振动研究中心桥梁与隧道专业20级硕士研究生,从事水下检测机器人的研究,在刘爱荣教授的指导下,谢文高同学在校期间发表了EI论文1篇,软著2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发明专利2项同时还获得了第七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赛金奖、国赛银奖,2022年广东省力学学会科技发明一等奖,第30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优秀论文一等奖,第十一届“赢在广州”暨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创业大赛二等奖,2023年广州大学优秀毕业研究生。
毕业感悟:感谢老师们的栽培;感谢同学朋友们的帮助;感谢家人的陪伴。
感谢课题项目的磨砺;感谢科研竞赛的锻炼;感谢学生工作的充盈。
感谢充满欢笑、汗水、泪水的三年。
感谢表现还不赖的自己。
庄培镇
师从马玉玮副教授
庄培镇同学是风工程与工程振动研究中心结构工程专业20级硕士研究生,2021年获第七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省赛),2021年获第八届“青创杯”广州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创新组最受媒体青睐奖,担任研究生第八党支部书记,年度考核结果为“优秀”,2022年获广州大学“一等奖学金”,2023年获广州大学优秀毕业研究生;庄培镇同学在马玉玮副教授的指导下,以第一作者发表中文核心论文1篇。
毕业感悟:三年时间弹指一瞬,回忆起来感慨良多。感谢在科研探索的过程中有导师的指导与鼓励,在科研上,马老师尽心尽力,让我顺利的完成学业。在生活上,老师经常询问我们在生活中是否遇到困难,让我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祝愿老师工作顺利,桃李满天下!同时也感谢中心提供的良好学习和科研环境,希望中心的发展越来越好。感恩三年快乐的广大生活有同门师兄弟,室友还有好朋友们的鼓励与鞭策。我很珍惜和你们一起度过的时光,希望以后还有机会再相聚。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三年时光经历了很多事情,我也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和成长。那些在科研的世界里感受与探索的时光,一定会成为我永远无法忘却的珍贵回忆。也希望师弟师妹们可以保持认真主动、积极进取的态度,好好享受校园时光!
蔡渊
师从何运成副教授
蔡渊同学是风工程与工程振动研究中心土木工程专业20级硕士研究生,从事振动能量采集方面的研究,在何运成副教授的指导下,发表SCI论文3篇,授权专利5项。蔡渊同学还在2022年获得了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州大学校赛铜奖,2022年获得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23年获得广州大学优秀毕业研究生的荣誉称号。
毕业感悟:光阴似箭,时光荏苒。硕士研究生涯即将画上句号。在离别之际,我想对母校、栽培我的老师及帮助过我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非常幸运能够成为何运成老师的学生,在何老师身上我看到了对科研的热爱与追求,对待日常工作的一丝不苟,对待学生的耐心与温柔。何老师的学识、品德和风度都是我学习的榜样。同时,感谢中心各位老师的指导与关怀。在此,我向你们致以最诚挚的谢意和最美好的祝福。
人生需要脚踏实地前行,同时仰望天空,怀有激情与理想,在注定不会平坦的道路上努力拼搏,实现自我价值。
愿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吴朝源
师从何运成副教授
吴朝源同学于2020年进入风工程与工程振动研究中心土木工程专业学习,在何运成副教授的指导下,发表SCI论文1篇,EI论文1篇,发表实用新型专利3项,发明专利1项2023年获广州大学优秀毕业研究生。
毕业感悟:临近毕业,本人有幸被当选为广州大学优秀毕业研究生,在此谨向导师及师门致以诚挚的谢意。这个荣誉并不代表自己能到达怎样的高度,而是意味着自己刚刚上路,鞭策自己在今后的工作生涯中以此为激励,在无悔的选择上用心做好每一项任务。
三年来本人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和学术探索有着深刻的感悟。在完成硕士学业的过程中,我经历了许多挑战和成长,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知识。下面,我将分享一些对科研生活的感悟。
首先,土木工程是一门结合理论和实践的大学科。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包括结构动力学、结构风工程导论等,都能为我们在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基础。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把握机会,积极参与到实际的工程项目中,亲自动手、实地调研和实践,最终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土木工程的核心要点。
其次,合作和沟通是成为一名合格的硕士研究生不可或缺的技能。在团队项目中,要敢于同其他研究生及教授合作,共同解决复杂的问题。通过与他人合作,可以学会倾听和理解不同意见,学会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在研究生生涯中,与导师和同学的沟通方式会影响着自己将来为人处世的方式和态度。三年来,通过团队之间的积极交流、讨论和分享,我如愿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和指导,在这里非常感谢何运成老师团队让我实现了成功发表相关专利及学术论文的梦想。
同时,定期参加学术会议和研讨会是提升自己的重要途径。通过参加这些学术活动,我有机会与其他领域的专家和学者交流,了解最新的研究动态和前沿技术。这不仅开拓了我的视野,还激发了我的学术热情和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动力。
最后,我深刻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土木工程涉及到人们的生活、安全和福祉,我们的研究和工作直接关系到社会发展和进步。因此,我们要不断追求创新和发展,积极为社会做出贡献。因此,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进步,掌握学术前沿技术,为土木工程事业的热点问题提供中国方案和智慧锦囊,以期创造更大的科学研究价值。
前路浩浩荡荡,万事皆可期待。在这里祝愿2023届毕业生毕业快乐,也祝愿母校广州大学更创新高,永铸辉煌!
陈婷
师从何运成副教授
陈婷同学是风工程与工程振动研究中心土木工程专业20级硕士研究生,在何运成副教授指导下,发表SCI论文2篇,专利2项,2022年获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州大学校赛铜奖,2022年获广州大学研究生一等奖学金,2022年获校级优秀学生干部称号,2023年获广州大学优秀毕业研究生。
毕业感悟:岁月如歌,光阴似箭。三年硕士研究生生涯即将落下帷幕。2020年的夏末,我们相聚于广大;2023年的盛夏,我们挥手告别。在此毕业之际,感谢母校、感谢所有给予我关心和帮助的老师、同学以及家人。
我非常幸运的加入了何运成副教授的课题组。何老师的博学、勤奋、大度,让我深刻知道学海无涯仍需努力、天道酬勤要坚持始终、生活百态要心怀宽容。非常感谢何老师对我科研的指导和生活的关心。与同门一起学习生活的时光是我一段终身难忘的记忆。同时,特别感谢中心老师对我的帮助和鼓励,也特别感谢中心提供的学习平台。
我最可爱的同学们,毕业后我们各自踏上新的人生旅途。我相信无论走到哪,我们都会带上在校期间这份弥足珍贵的记忆。为了明天更好的相遇,我在奔赴下一段旅途时定能保持乐观,努力向上,永不言弃。祝我们平安喜乐,未来可期。
刘文迪
师从张芝芳副教授
刘文迪同学于2020年进入风工程与工程振动研究中心土木工程专业学习,2022年获广州大学研究生三等奖学金,2023年获广州大学优秀毕业研究生;邓文迪同学在张芝芳副教授指导下,发表EI论文3篇。
毕业感悟:光阴如梭,时光如驹,转眼间研究生三年生涯即将结束!回首三年间的硕士研究生求学生涯,心中满是美好的回忆和衷心的感谢!
回想起三年前独自一人拖着行李来到广大的校门,在这里开启了我的读研之旅。三年期间我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和研究方法,也养成了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我很感谢母校提供给我如此优秀的学习环境和资源,让我拥有了这个值得自豪的学历。其次,感谢我的导师和同门们,很幸运能遇到他们!无论是学习和工作方面,你们给予了我太多的帮助与关心,是你们让我在这三年科研生活中不断成长和进步。最后,要感谢我的家人们,正是因为有了您们的坚强后盾,我才可以无忧无虑的在科研路上披荆斩棘。衷心感谢一路上给与我帮助和支持的所有人!
未来我希望自己可以做到:“以梦为马,不负韶华,流年笑掷,未来可期,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向以上同学表示祝贺!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毕业生们以优异的成绩和卓越的表现完成了学业上的征程,让我们一起为这些优秀毕业生点赞,祝愿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继续前行,创造更加辉煌的成就!